网络改变文学 提升全民阅读量 互联网如何改变文学产业和人们的阅读习惯?腾讯、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网络文学开始触发整个文学产业的深刻变革,尤其是9月腾讯文学的推出,更是引发整个行业的震动。近日,在由腾讯互动娱乐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腾讯互娱艺术高峰论坛”上,蔡志忠、叶辛、海岩、李克明、慕容湮儿等文学界大师与网络新锐就互联网如何改造文学产业进行激辩,网络文学因此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 央视报道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2年,在我国18岁到70岁的人群当中,人均阅读图书量仍然只有四本书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阅读量。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网络文学作品和电子化的传统纸质图书正在通过手机和电脑提升着人们的阅读兴趣。最新一期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去年我国18岁到70周岁,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的阅读数量增加了0.93本,增幅达到65.5%。
央视重点回顾了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的发展。作为一名见证网络文学从萌芽到发展全过程的80后,腾讯文学旗下创世中文网总编辑杨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称,“网络文学的最早阶段,在2000年左右开始了萌芽阶段,之后到2002、2003年开始有了付费模式,这意味着整个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商业化发展的阶段。”
在央视看来,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开始借助移动互联网渗透人们的生活,许多读者习惯利用等车、坐车的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式阅读,再加上传统纸质图书也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抢搭移动阅读的顺风车,所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阅读软件可以让读者在最短时间里找到喜爱的书。 声势日益浩大的电子阅读方式不仅赢得了市场和读者,也引起了专家关注。在央视的报道中,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在未来,一方面数字阅读会更快地推进和发展,但另外一方面,纸质的内容也轻易地不会被完全取代和替代,两种阅读方式在这中间将逐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完) |